对“打卡式旅游”不妨宽容看待 主页 > 时政热点 > 时评转发
				2019-10-18 09:51 来源:
				
				
					
	对“打卡式旅游”不妨宽容看待
      “打卡式旅游”已成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。有人觉得,“打卡式旅游”流于形式,旅游体验感不足,也有人觉得旅游只要开心就好,“打卡”也能带来成就感。(10月17日《中国青年报》)
  所谓“打卡式旅游”,就是在出门之前就做好攻略、定好任务,到达旅游目的地之后走马观花式地游览一番,然后把拍摄的图片、视频发完朋友圈就奔赴下一个景点。从增强旅游体验感的角度来看,我们当然不鼓励这样的“打卡式旅游”,因为走马观花、浅尝辄止的旅游方式,游客很难真正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底蕴、人文特色、风土人情,成了一种为了旅游而旅游。从发展旅游经济的角度来看,“打卡式旅游”在一个地方的停留时间很短,旅游者大部分的支出都花费在了景区门票上,所以对整个旅游产业链的贡献也就十分有限。
  但即便这样,我们也不能随便否定这种在年轻人当中很盛行的旅游方式。一则,尽管“打卡式旅游”有为了旅游而旅游的意味,但这毕竟是一种自主选择、自由权利,而且不少人也确实从这种旅游方式中获得了成就感。二则,除了一些以旅游为职业的所谓“旅游达人”,对于绝大多数国人来说,限于时间、资金等方面的原因,很难把全国所有的景区景点都走遍,“打卡式旅游”确实可以帮助人们去到更多的地方,看到更多的风景,这样的旅游理念无可厚非。
  “打卡式旅游”虽然是旅游者主观选择的结果,但同样也有“被迫无奈”的成分在里边。一个景区景点也好,一座网红城市也罢,要想让旅游者放慢脚步,细细品味,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除了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、丰富的旅游项目之外,还需要过硬的服务质量、良好的旅游环境和秩序。
  但是现在国内不少景区景点和旅游城市,偏偏缺少这些要素。尤其是一些人工打造的景点,可以说只有建筑没有灵魂,只有景观而缺少文化,游客缺乏留下来慢慢游览、细细回味的动力。如果这个地方的旅游环境和旅游秩序也难尽如人意,经常发生欺客宰客现象,游客恐怕只有尽快逃离的份儿,哪里还有心思进行深度游。
  所以,要想让更多游客从“打卡式旅游”变成深度旅游,还需要旅游主管部门、地方政府以及景区景点自己把文章做好,让游客从心里觉得某个地方值得停留,甚至是流连忘返。
(转自网络)
				
				
				
				
               
					
						推荐阅读
						查看更多>
					
					
                      						- 
							  
								
									江苏省考申论怎么学
								 第一步:找些近几年江苏省考申论试题做看看,看自己是否适合考公。说明:现在考公人多,试题较难,竞争激烈。如果不适合,不要浪费时间。第二步:听一个完整的针对江苏省考...
								 2024-09-15 关注度:636 
 
- 
							  
								
									从正公考2026江苏省考国考笔试课二期
								 从正公考2026年国省双考笔试课程二期将于2025年10月1日开课(共35天),可单独报班,学费15800元;加考前20天国考和省考刷题冲刺模考,全程55天,含...
								 2025-07-09 关注度:684 
 
- 
							  
 	
				
			 
			
				
				
					 
					招考信息
					
					
										
										
										
										
										
										
										
										
										
										
					
				 
				
				
				
				
				
				
				
				
				
					
						从正公考
						考公务员就找从正公考
						我们的原则
						真诚为您提供最优的服务
						
					 
					
						 
						扫一扫 关注从正公考
					 
 按照缴费先后顺序排座位!